罗曼史观后感

罗曼史观后感
"我们活在一个强迫接受道德的病态社会,我企图操纵影像去刺激观众,让他们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坐立难安的)社会的制式反应,然后明白这些恐惧和反感没什么大不了。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是第一个被这些主题和影像扰乱的人。我是个清教徒型的人,但你必须长大,并克服这些不合逻辑的反应。"

   "我们必须改变美学的符码。道德的反感来自美学的秩序,我们必须挑战性让我们害怕的事实。而女性正如同宇宙中的黑洞……"

   西蒙-波娃的名言是:"女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变成的",如果将之换成更为极端的说法就是:女人并不存在。这并不难理解,当我们去试着解读几乎所有的主流电影文本时,我们会发现上述言论的确切性。虽说现实世界里的女人并不像电影里的"女人"那样有一种共同的某种特质--所表现的不过是男人脑中的某种对女性的幻想的总和,但现实中大多数女人正模仿着电影中的女人所思所为的一切。

   凯特琳-布蕾亚显然不能忍受那一切,这从她17岁时便看出端倪。在那年她便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1968年出版时被列为18岁以下禁止购买的限制级小说,粗俗的语言和对性问题的开放表达让年轻的她一举成名。布蕾亚觉得自己颇有写作才华,连接创作了三部小说和一部戏剧,还在贝尔托鲁奇的情色名作《巴黎最后的探戈》中出演了一个小角色。

   随后在伯格曼的《冬日之光》的感召下,她投身到了电影界。她先是与大师费里尼共同编剧《扬帆》。70年代中期,她更是自编自导了《一个真实的女孩》。影片对一名青春少女的性幻想直率描写使其一问世就引起了争论,尽管由于财政问题电影未能得到广泛发行,但法国知名的《费加罗报》依然呼吁要求禁演--这足以让25岁的布蕾亚赢得关注。

   此后二十多年,她以那些分析性的、不屈不挠的长镜头,毫不避讳的观察着往往被纳入隐私领域的人类行为,并始终关注于性别政治,重在从女性的角度表述性经验与性幻想。

   这其中最具争议性的镜头当然来自于她1999年的作品《罗曼史》--它甚至被评论界称为是大岛渚《感官世界》的法国现代版。

   影片的女主角玛丽是一位美丽清纯的小学教师,她的男友保罗则是一个瘦削,薄唇的年青人,除了英俊之外,保罗没有什么突出的男人魅力。他冷酷、自大且自私,毫无幽默感,而又总想凌驾于人。即使如此,玛丽却依旧疯狂地爱着他。

   电影一开始,玛丽跟踪保罗到摄影棚,两人午餐时,玛丽泪流满面,她痛苦地对保罗说,他根本不值得她爱得这么深。可保罗一如既往平静而冷漠地说,他们在一起已经6个月了,这个记录超过他以往的任何一段恋情。

   随后他继续表白道,他依旧爱着玛丽,但他不是对她不再有兴趣,只是他就是这样的人……

   在迪斯科舞厅,保罗同时与舞厅里的几个女人调情,独独把玛丽晾在一边。当玛丽走开时, 保罗又愤怒地追上去骂道:"你别让我这样丢人现眼,你要嫉妒,也别表现得这么明显。"

   玛丽欲哭无泪。在长夜难眠之际,玛丽夜半出游。在酒吧遇见卡车司机鲍罗(扮演者是意大利演员),他正迫不及待寻找性爱伴侣。可玛丽和他在一起总感觉心灵空虚到无以复加。后来当玛丽毅然地离开了他。

   玛丽上课时的魂不守舍,被校长罗伯特察觉。罗伯特50岁左右,其貌不扬,但他宣称曾经引诱过一万多个女性,只是因为他善解人意,理解女性。

   罗伯特将玛丽带到他豪华的别墅,温存款待,细心体贴。他向玛丽旁征博引灵与肉的关系,对她讲述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情人卡萨诺瓦的性爱经历。

   罗伯特就像一位雕刻家或画家,把玛丽当成一件艺术品加以赞美。玛丽在体验了痛楚和愉悦之后,放声痛哭。

   玛丽深夜回家,发现保罗并不在家中。她出去找保罗,却看到他正独自一人在一家日本餐厅读书。玛丽不能理解保罗为何宁愿一人独处,也不愿与她一起。"他为什么只是喜欢自己呢?也许是他的教育让他这样矜持。他的教养太好了,他读的书太多了。"

   玛丽有了身孕,于是她提出和保罗结婚。婚后,保罗更加频繁的出入歌舞厅,常喝得酩酊大醉。一次,保罗硬拉着玛丽同去迪斯科舞厅,到了那里保罗却自顾自地叫了杯酒,根本视而不见自己挺着大肚子的妻子玛丽。随后保罗更是非常放肆地与酒吧中的女郎跳舞,而受到伤害的玛丽只能默默吞咽着酸涩的泪水……

   玛丽临近生产,痛苦非常,保罗又是大醉。玛丽挣扎着,却怎么推也推不醒他。玛丽打电话给罗伯特,向他求救,同时拧开了厨房里的煤气管道……

   罗伯特把玛丽送入医院,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他认真地服侍左右,扮演了一个体贴的丈夫的角色。玛丽鲜血淋漓的生产过程被真实地展现于镜头之中,令人触目惊心。

   在保罗的葬礼上,玛丽身穿一条黑色及地的长裙,围着黑头纱,怀中抱着刚出世的婴儿,姿态像极了拉斐尔名画中的圣母玛利亚……

   在《罗曼史》中,凯特琳-布蕾亚再度用令人不安的冷静语调,精准地描绘着令人瞠目结舌的性图像。影片以一种极度真诚的态度,叙述着年轻女孩儿玛丽藉由性和身体渴望获得掌控生活的权力的追寻旅程。

   玛丽发现事实:性的本质就是必须直视我们内在最丑陋的部分。至此,玛丽完成了由天使到魔鬼,再由魔鬼到圣母的两次蜕变。

   虽然布蕾亚一再声称故事中的人物找寻的是爱而不是性,可事实上则是在那些极端的体验中,爱已经悄然缺席。

   本片导演凯特琳-布蕾亚说:"无论男人女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存在,因此常常很难坦率地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愿望。所谓隐私场面,对于演员和观众来说都带有一种神秘意味,因为它同时代表着内心的骄傲与羞耻。这使我想到了禁忌,禁忌的后面是人性的激情。"

   《罗曼史》看似有关女性情欲,但是事实上却在描述某类女人对罗曼史幻想的危险执着。她们爱恋着心目中完美的理想男人,却又无法掌握,强大但无力的挫折感于是体现为这部片中充满被动的女性喃喃不休的洞见顿悟,以便再三宣告自己已经自主,已经独立于她们所狂恋的男人。然而片尾急转直下的怀孕、议婚、谋杀、生产、命名都持续戳穿着自主独立的假象:黑纱下的女人或许摆出了暧昧的胜利微笑,可罗曼史的梦想却仍是她眼中的朦胧……

   在当今的法国影坛,恐怕没人能像布蕾亚那样大胆地用拍摄去人体。在她1999年的电影《罗曼史》里,充斥了大量裸露的场景,使它在法国一上映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和大岛渚的《感官世界》一样,它并不能带给我们任何愉悦,而是血淋淋地告诉我们,性是如何腐蚀和侵害最伟大的爱情。女主人公和她男友生活着的公寓里一片死白,象征了一个缺乏性爱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现今如此多的类型片来说,《罗曼史》显得富含寓意,它就像是对整个情色电影工业的一个反讽……

   《罗曼史》令人费解,而它流于俗套的结局更是让人莫衷一是。当然,它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似乎让男人们更感到尴尬不安:妇科大夫对孕妇的检查,初生婴儿的头部从母亲的体内冒出来的特写,这些细致入微的镜头就是为了展示那些的的确确在我们身体周围存在,但却总是被忽视被回避的真实一面。

   《罗曼史》女主人公玛丽的台词:"爱是愚蠢的,权力才是一切。当你爱一个男人爱到甘愿为他守贞,他就不会再干你;当你背叛他时,他就会干你。道理很简单。这不是因为他怀疑你不忠,而是因为他知道你将离他而去。"

   电影《罗曼史》的宣传语:"别相信人们告诉你的,该来看看他们不敢告诉你的。"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