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浅谈家庭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每一个家庭的重要成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籽孩子一切,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的确如此,千千万万的家长,谁能否认孩子不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已成为家庭共识。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条件的改变提高,孩子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物质和需求。然而,却忽视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培养,使得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懒散习惯,纪律性不强,对生活学习得过且过,迷入网吧、抽烟、喝酒不良习惯养成,造成学校管理难等不良现状。为此,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已势在必行。那么,家长对孩子怎样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家长具有示范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整日围状麻将、扑克桌,不管不问,任其所为,怎能令孩子刻苦攻读学习?家长平时说话出口成“脏”,言语污秽,又怎能令孩子言语文明?为此,家长应处处为孩子做表率,才能令孩子彬彬有礼,良好习惯养成。
二、家长处事及时性
家长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及时施教。孩子一旦取得成绩,哪怕是一点点事,都应及时加以肯定,予以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一旦有了错误,也应及时加以纠正。家庭成员多,处理意见要相同,不能让孩子得到应有的保护伞,让孩子分清好与坏,明辨是非,这样有助于孩子的良好品德培养。
三、家长管理一贯性
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劳累整天,情绪诸多原因,对孩子要求管理出现前后不一:闲时,就教教孩子,管管孩子;忙时,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心情舒畅,要求不高,情绪低落,要求过严。忽紧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不知所措,产生孩子在人格和精神上的分裂不良习惯。
四、家长教育采取灵活多样性
作为家长应该随时了解孩子,可以学习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借鉴他人的教育经验。针对孩子心理实际去教育指导孩子,那种“棍棒出孝子”的教育方法,终究不能解决问题,不能适应、符合当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特征,家长应寓理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觉得父母即是父母,又是良师。引导孩子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例警醒自己。例如:邻居小孩玩火引起火灾,可带孩子到现场观察,增强其孩子意识,激励孩子为老人、残疾人做事等活动,从而体会到助人为乐、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教育,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还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才能让未来花朵更好的茁壮成长。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