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真实性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掩盖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因素,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政府部门等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对会计信息的相对真实性展开探索。提出从市场经济环境,企业,企业会计等不同层面剖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方面的深层次根源,并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高度关注;原因;对策

  一、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提供的一种标准语言文字信息,它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目的是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以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映经济组织,在特定时期的特征,揭示未来发展态势。并为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了投资决策参考,总量上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

  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本身存在问题造成的,如对相关的概念难以准确界定,或者法规中存在某些漏洞,不具备正确执行情况的环境和条件等,给某些单位出于某种动机制造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

  2、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做假账。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指公然违反会计法律、制度,采用欺骗性手段进行会计处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如虚构经济业务、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滥用会计政策等,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

  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所限或工作责任性不强等原因,专业判定失误或计算操作等错误而导致的过失性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客观的可靠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 从而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虚假情况, 给决策者制定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6种情况:

  1、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可趁之机。

  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其架构、内容仍有不足之处,例如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信息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公正。又例如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目前为止,具体会计准则也只出台了八项,其中六项还只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的缺位就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告带有很大的弹性。缺乏一套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

  2、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和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无视职业道德,主动出主意、想办法,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对虚假会计信息不予纠正,听之任之。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大量的从业人员在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经过短期的培训而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不具备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缺乏力度,从业人员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会计工作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法律法规在逐渐完善,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法规、把握新知识,不断地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

  3、失信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力。

  由于我国对企业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对造假者不追究或处罚不力,从客观上纵容了会计造假,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经济或政治利益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得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立法建设,在会计法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会计法》的发布实施对我国会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也很普遍,对违反会计法规的打击力度偏弱,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

  4、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的原因。

  经济上,会计信息是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依据,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使产生的会计信息尽可能对自己有利。国家、企业的分配关系,以及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不合理,失真问题就很难根治。

  5、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新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并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6、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应当看到,我国现行法规中,缺乏对会计信息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如对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如何确认虚假会计信息以及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法律责任如何分担、如何处罚等,在法律上都是非常模糊的问题。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企业经营治理混乱。

  一个企业会计资料虚假,会计数据不实,将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核算失真。用这样的虚假会计信息去分析、考核财务成本,指导生产经营,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再据以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其后果必然造成经营治理混乱,直至威胁企业的生存。

  2、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诱发经济犯罪。

  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由财政拨款的做法,投资主体逐渐趋向多元化,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经济单位,越来越依靠从投资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假如会计信息失真失实,市场经济体制就很难正常运行,市场也很难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设“两本账”、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会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3、会计信息失真会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随着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投资者日益关心企业会计信息,以便进行投资决策。一些企业向社会公布的虚假会计信息,会直接、间接地干扰投资者的决策,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失真的会计信息助长了诸如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和违法行为的滋生和蔓延,甚至使人们对证监会、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产生了重重置疑。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此外,企业对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受隐瞒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若经营者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

  4、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操作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上大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它使信息使用者对国家财经法规失去信心, 降低了权威性法规在信息使用者心中的地位, 也是对国家威严的损害。

  5、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会计信息失真将使国家预算部门无法掌握最准确、最真实的会计信息, 编制下年预算的基础就不正确, 如果按此执行就会发生很大的偏差。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从表面上看是纯会计业务上的具体现象,但是其实质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中不正常、不协调经济内容的具体反映。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运用法律、经济、文化等手段综合治理,完善治理机制,健全内控制度, 完善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并适当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监管等。

  1、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的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已势在必行,这就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有很高的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涉及的内容很多,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还要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对会计人员加强业务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继续教育,在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以遵守《会计法》和相关的会计制度为指针,坚持不唯权,不唯利,只唯法的理念。

  2、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健全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必须实行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政府监督相结合。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积极性,在单位内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于未然;大力培养注册会计师,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监督,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国家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不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且也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者,各部门应结合各自专业职责,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同时,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严格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职位,明确职责权限,完善企业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3、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法律体系。

  严格执法,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治理会计失真关键是要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快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具体化,并强化管理者的公开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法律规范条款,使会计法规更具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漏洞。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会计法律意识,使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

  4、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实行政府企业职责分开,政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予过多干涉。改进企业领导业绩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察指标体系,从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不应仅凭企业盈利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另外,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更新观念,加强自律,强化服务意识,倡导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坚决打击损害国家利益的腐败行为,净化社会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要彻底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把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去配置

  5、改革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要彻底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把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去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用人要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要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政府人事管理部门还要为企业人才流动创造宽松环境,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分配方式,逐步缩小各种收入差距。

  6、加强会计打假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违法成本。

  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会计诚信平台,让全社会监督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不仅要让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更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使其造假成本远远大于其利益。

  7、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过去,我国对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放权让利”,实践证明,该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府企业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改善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仅要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观念入手,从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义务入手,更要通过不断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等,逐渐使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成为全社会的一项义务。

  参考文献:《企业会计制度》近三年的会计杂志、报纸《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研究》,《公司治理中的会计确定》,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探讨及其监管机制创新》

  《财会通讯》《财会月刊》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