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邵东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发展机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预期指标和调控目标完成较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1.5亿元,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3亿元,第二产业完成54.0亿元,第三产业完成44.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1.5:42:36.5调整为17.2:51.9:30.9。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4093亿元,增长17.93%,其中省市考核收入6.14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2元,增长11.2%。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我县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20位上升到第17位。工业经济回升趋好。通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严格执行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2亿元,增长24.4%;规模工业总产值105.4亿元,增长26.6%;规模工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28.8%。新增规模企业41家,总数达191家。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前20强中我县占9家,纳税过100万元的企业新增5家,总数达到37家。我县被评为全省质量兴湘先进县、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工作红旗单位。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县农业总产值35.9亿元,增长6.5%。农业生产全面丰收,水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0.3万亩,全年产粮45万吨,比上年增加5.5万吨。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达到36个、新增5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3个。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人均纯收入达6196元,增长16.5%。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3.2亿元,增长16%,我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县。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城乡市场保持繁荣,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亿元,增长19.5%。金融运行保持良好态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9.3亿元,比年初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38.4亿元,比年初增长36%。

  2、抢抓国家扩需政策,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7亿元,增长32.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3亿元,增长34.1%。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县4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总额11.8亿元,全县列入市级重点项目7个,概算总投资5.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8亿元,项目完成投资3.97亿元,为目标任务的128.9%,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年度考核全市排名前列。跑项争资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精心策划申报项目,2009年全县争取四批国家扩大内需项目219个,总投资4.2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51亿元。老百姓企盼多年的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已完成了评审工作,进入了招标阶段。怀邵衡铁路工程已通过预可研评审,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列入市级的1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其中县城第二水源建设工程已编制好可研,完成环评、水资源论证等前期工作。邵东星沙物流中心已在省发改委完成项目报批。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新引进项目20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8.4亿元,同比增长43.6%,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其中自营进出口总额7965万美元,加工贸易出口总额7351万美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位,全省县级排名第二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外贸出口十强县。

  3、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了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扩展城镇面积0.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36.7%。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生态产业园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已做好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9.8平方公里的详规;争取土地挂钩指标1500亩,用地许可1520亩;争取银行贷款已到位资金1.5亿元;园区内的昭阳大道延伸段已拓宽工作面3公里,预计2010年建成通车,绿汀大道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开发区顺利通过省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验收,年内出让土地137.8亩,出让收益1.3亿元;昭阳公园入口广场建成使用;引进东亿电气等9家规模企业入园。县城形象较大提升。通过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在2009年全省县城卫生检查评比中,获邵阳市第二名,城区卫生环境和交通秩序大为好转。对县城百富路、红岭路、文体路、解放路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完善了城市公用设施,县城形象较大改善,城市品位较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水、路、电、气、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得以加强,完成通村公路440公里、通乡公路45公里,实现100%的乡镇通水泥路,100%的村通公路;水利建设完成各类工程12680处,生态造林4.72万亩,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4、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两型社会有序推进。加大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跟踪监测力度,扎实开展淘汰落后产能、重污染源治理等工作,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2.5%,二氧化硫排放率降低2%,化学需氧量下降4.5%。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0%。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已于去年峻工投入使用,加大了建制镇垃圾处理场建设力度。严肃查处了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推进规划环评,2009年,环保部门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75起,均得到有效处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

  5、民生问题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进一步扩大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五大保险覆盖面,新增参保人数13.8万,全面推行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扩面3.55万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338人,城镇新增就业4823人。全县共落实各种惠农补贴2.78亿元,新建农村沼气池1826口,解决农村5.0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3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目标任务,我县被评为全省可再生资源先进县、全省安全饮水先进县、全省实事工作先进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建成农村合格学校18所,改建、新建校舍2.9万平方米,高考喜获丰收。新建的县会议文化中心和体育馆已投入使用,多次成功举办大型会议和活动。改建乡镇卫生院5所,新农合参合人数突破80万人,参合率达86%,共有5.6万人次受益,补助资金5775.6万元。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综合评估连续四年进入全省一类县行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面建立,家庭特别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信访工作全面加强,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平稳,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回顾一年来的历程,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消除2008年冰灾的影响,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机冲击,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县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产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强,支撑地方经济的大型骨干企业不多;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宽,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财力增长难以满足公共支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发展和改革,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和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加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预计今年总的形势是:世界经济已渡过最困难时期,有望恢复性增长,但经济发展形势十分复杂。一是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回升主要依靠政府强力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力。二是国内外不确定和不可预料因素增多,宏观政策也面临两难抉择,国家严格控制铺新摊子,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项目审批的难度会加大,财政支出、资产泡沫、通货膨胀风险加大,“银根”、“地根”有可能相对偏紧。三是经济运行中的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经济回升向好不能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市场倒逼下迅速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突出。为此,我们在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利用国家宏观政策积极作用的前提下,现向大会建议2010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奋发赶超为主题,强力推进“兴工旺商”战略,全力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为重返全省十强奠定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达到136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达到103.8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达到68.5亿元;

  --财政总收入增长12%,达到8.3亿元;

  --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40%,达到147.5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达到1.56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达到13722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6815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8‰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

  三、201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任务

  围绕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着力打造发展平台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全县之力加快生态产业园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工建设的昭阳大道东延段和绿汀大道在年内争取峻工,完成里安综合区重点地段2.23公里的城市设计编制,快速启动新型工业区规划设计的兴隆路、利隆路、民旺路、高吉路、双兴路等道路框架建设,力争把新型工业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平台;加快项目入园步伐,启动园区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力争年内引进3-5家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的大型企业落户园区。

  强化措施破解园区建设瓶颈。一是努力破解土地供应瓶颈。加强土地开发复垦、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等措施,加大力度争取土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优先保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供应。二是努力破解资金瓶颈。深化银企合作,争取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在积极立项争资的同时,扩大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利用邵东丰富的民间资金,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激活民间投资,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园区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三是努力破解环境瓶颈。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搞好项目协调,严惩干部“索拿卡要”行为,依法打击园区建设过程中的严重阻工误工行为;创新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就是招商的理念,加强全程代理,积极营造爱商、亲商、护商、安商的氛围,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帮助业主做好前期工作,直至项目竣工投产。

  2、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紧紧抓住经济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危机形式的市场倒逼机制,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今年争取引进一批大型企业落户园区,切实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引导工业企业由单枪匹马型向产业集团型转变,由分散型向园区集聚型转变,由家庭作坊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突出抓好打火机、小五金、皮具、箱包、服装鞋业、中药材等产业品牌、技术、营销方面的改造升级。研究政策措施,完善产业帮扶机制,加大协调力度,落实工作目标。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高档打火机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创造科研平台;大力支持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如兴工焦化、新型铝业、东亿电气、龙丰实业、东海五金、伟特家具、青山锻压、忆江南米业、精华农产品等战略兼并重组,培育壮大一批新企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服务业作为扩大消费、调整结构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的金融保险、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产业,抓好星沙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做好中药材物流中心和中药材仓储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3、着力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投资是稳增长、促转变、惠民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依靠投资来支撑,依靠投资来创造条件,抓投资、抓项目的劲头不能松,势头不能减。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突出产业发展的同时,继续围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快建设和启动一批重点工程。城建项目,重点加快生态产业园和开发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昭阳公园建设,北岭路建设,兴禾路西延,衡宝路改造,县城市防洪工程。交通项目,重点加快邵东新火车站及娄邵铁路扩改工程,怀邵衡铁路邵东段工程,衡邵高速邵东段工程及连接线建设,完成通村公路350公里、通乡公路19公里的道路硬化,做好邵东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电力项目,优化电网结构,加强主电网、城网工程建设。财收项目,加快建设邵东县周家岭铅锌矿、聚能焦公司40万吨焦炉技改、东阳农产品有限公司6000吨玉竹加工、200吨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生产、松龄堂中药饮片加工、永吉红包生产线、电镀中心、宾王扑克生产线、1000吨中草药提取项目、邵东鞋类进出口贸易、周官桥打火机工业园建设、农用机械装备等项目。社会事业及第三产业项目,重点加快建设金旺农贸大市场、廉桥油库、中医院综合楼、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星沙物流中心、北金大酒店、福星华天大酒店。民生项目,重点推进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初中校舍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县档案馆建设、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廉租房等建设。

  切实加强项目基础工作。瞄准国家政策取向,结合我县当前发展和长远需要,策划包装一批好项目,加快建立“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实行滚动开发、无缝对接。加强前期工作保障,进一步落实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工作机制和激励约束等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围绕今年的投资目标、重点工程以及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分解落实责任到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兑现奖惩。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提高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工程质量。

  4、着力巩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农业就是稳定了发展的根基。继续强化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体系。积极落实国家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做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稳定粮食总产在52万吨以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积极争取先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品种质量的补贴资金,提高优质化率。加快发展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抓好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等项目,编制油茶产业建设规划,扶持油茶主产乡、镇的基地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城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大力发展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

  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区渠系配套和骨干山塘清淤扩容,集中力量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重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继续抓好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乡镇。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抓住国家新一轮农业投资契机,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将我县纳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夯实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积极落实各项农业生产补贴,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努力搭建农民创业增收的新平台。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按照“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总体思路,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全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引导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新品种选育、加工转化增值等农业科技项目。改造提升水产、柑桔、黄花、玉竹、中药材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打造好佘田桥、水东江、野鸡坪等乡镇优质稻示范片,高标准建设好廉桥、斫曹、流泽、双凤等乡镇的药材基地,范家山、两市镇蔬菜水果基地,石株桥、范家山、廉桥的葡萄基地,黑田铺金银花基地和金玉亭铁皮石斛基地,优化团山、流光岭等乡镇的黄花菜品种。建立生猪稳定生产的长效机制,新建5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

  5、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突破,更好地处理扩内需与稳外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进一步提升经济外向水平。

  积极推进重点专项改革。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医保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机构综合改革。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收费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项目审核备案制,推行政府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制、专家评议制和代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和中小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

  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加强招商引资,继续抓好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重点引进一批制造、技术研发环节的项目。树立诚信为本的“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备的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全面开展“乡情招商、亲情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老乡回家创业,精心策划参加重大经贸活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投资高新技术领域,扩大外地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快培育国内品牌,推动县内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6、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在保持投资增长和稳定外需的同时,以扩大居民消费促进需求结构优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认真落实好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各项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加大救济解困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落实各项消费政策。努力扩大农村消费,继续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扩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以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范围,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加强农村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扩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给,规范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大力发展耐用消费品生产,延长消费产业链条。

  加快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发展休闲娱乐健身、教育培训、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向农村延伸,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农村信息化步伐,促进信息消费。

  7、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切实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以扩大覆盖范围为重点,实现工伤、失业保险单位从业人员全覆盖,全年新增参保2.5万人。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新增廉租住房7800平方米。巩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成果,努力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救灾应急工作,让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提高公共保障能力。推进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建设,夯实社会和谐基础。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奖罚分明;加快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预防、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创建平安和谐邵东。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使群众看病得到更多的实惠。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规划建设好183个农家书屋,开展全民读书活动。规范管理好县体育场馆,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推进初中校舍改造和特殊学校建设,建好20所省级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加大职业中专办学力度。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着力保障与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加强富民工程建设,使人民群众持续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建设一批民生工程。

  8、着力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积极落实人员、经费保障,突出结合邵东发展特色,深化重大课题和总体思路研究,组织好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创新规划理念,强化衔接协调,确保各类规划在发展目标、项目布局、政策手续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坚持开门办规划,为专家咨询论证、群众建言献策、社会广泛参与创造更为便捷有效的通道,增强规划工作的民主化水平。完善编制方法,广泛运用现代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升规划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用实际行动谱写我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邵东重返全省十强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