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总战略,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扎实工作,乘势而上,基本实现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加快增收,农村全面进步的工作目标。具体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与措施
(一)现代农业生产进展有序、卓有成效
以粮食生产为主线,统筹农业发展要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显现。全街道农业生产总值达5335万元,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051亩,其中全年种粮面积达4248亩,总产2022万吨。主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春耕备耕调研,明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春耕备耕中,投入116万元,对3600米渠沟、1200米道路、500米农电线路和8座水机房进行整修、改建。二是认真宣传并落实支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粮食生产补贴26.7万元,积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补贴6万元,新增农机25台。三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成立街道土地流转中心,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流转面积2500亩,成片流转152亩,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62份。鼓励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新成立合作社4家,总数11家,是合作社成立最多的一年。四是着力抓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展农民信箱建设,向农民发放各类信息54万条,成为街道最大的农业信息的传播平台。五是开展粮食生产安全监测统计调查,对下浦郑、车下洋、联丰、埠头等4村开展调查,调查成果表区通过市级验收。六是做好农业生产保障工作。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广泛宣传,做到应保尽保,4个品种参保,保险完成率100%。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早稻示范方建设为载体着力做出农业工作亮点,在大埭、徐家洋等村建成早稻示范方152亩,土地流转面积152亩,成立农机合作社和植保合作社各1个,覆盖水稻种植面积1600亩,惠及农民585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逐步改善。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农业生产配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是加强水利建设。配合区水利局做好区级河道西建河高桥段的疏浚工作,对4.2公里长,涉及16个村的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开展了乡村河道的疏浚工作,疏浚3.62公里,投入资金19.8万元。加强了水毁工程建设,投入56万元,对三童岙溪进行了治理。开展了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组织各线相关人员,对影响水环境存的隐患进行了治理。开展了河道保洁,初步实现河道保洁的全覆盖。开展了小农水建设,开展了山塘清查工作。开展了以“百乡和汛”工程建设为载体的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完善了各类防汛预案,建成防汛示范村1个,防汛体系经受了09年莫拉克等台风的考验,并使台风损失降到最低,顺利通过了市级检查验收。二是加强林业建设。开展了“数字林业”的建设,投入人力对所有12552份山林权证及3275个林业小班录入数据库,实行数字化管理。大力开展黄岩名果振兴工程,着重对山童岙杨梅、枇杷,杏林等地的柑桔加强了基地建设,建设面积无公害生产基地1200亩,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5项,品质有了明显回升,效益有所提高。森林防火工作完善预案,加强宣传和护林巡查,针对清明等高火险天气采取超常规防控措施,全年没有发生火灾。三是加强疫病防控。动员群众,组织专业队开展了柑桔黄龙病,病株的挖除工作,清理2万株。开展了松材线虫病防治除治工作,清理70万斤枯死松。开展了动植物的疫病防控工作,春防秋防中,共有5家畜禽养殖户和562户村民的畜禽参与防疫。在街道范围内组织开展预防狂犬病的灭犬行动,扑杀和免疫犬只200只,保障了村民生命安全,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三)小康农村建设改建并举,成绩斐然
以村庄整治“百十工程”建设为载体,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着力推进村庄整治。今年,上山、岙口和溪岸等三个村分别通过省、市、区三级验收,至今高桥共26个行政村有20个完成村庄整治,其中杏林村成为市级小康建设示范村。通过村庄整治,各村的生态环境、文化体育设施明显改善,今年有11个村列为市级生态村,街道列入省级生态街道建设,通过省级体育强镇(街道)验收。二是加强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村办公楼建设,投入近400万元,新建改建个12村的办公楼,制度规范,设施齐全,成为村内活动中心。发挥街道村账代管中心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审核,认真抓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规范化建设的村达到26个,100%,完成预定目标。三是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组织各村开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与农村信用合作银行联合,探索山林权证抵押贷款。四是着力开展宅基地复垦推动农房建设试点工作,在徐家洋、邬家岙等地开展宅基地复垦19亩,新建农房22间,整合盘活了农村资产。五是开展农房政策性保险工作,共有5800多户的6200间农房参保,使农民小康生活更有保障。
(四)新型农民培育多管齐下,全力推进
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一是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增强带动力。在区委组织部对村干部培训的基础上,动员鼓励8名村干部参加农村管理大专班学习。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的作用,适时开展送政策、送信息等为民服务活动7次,带动农民学政策,用技术。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增强拉动力。在大埭等四村开展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300多人次。与科协联合,在各村设立科普宣传橱窗26个,不定期开展街头咨询2次,群众反响良好。依托专业合作社,邀请浙江大学教授等区技术专家到高桥开讲座,促进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增强推动力。全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6573元,切实开展农民减负工作,实施276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切实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直补工作,38.4万元补助资金发放到位,解决10户长潭水库移民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好承包地13亩和相关经费75.4万元。积极申报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申报大埭村农田灌溉项目建设,争取项目8.8万元,完成项目中投入20万元,惠及1200人。四是大力发展“走出去”农业,增长驱动力。开展了高桥籍在外务农人员调查,鼓励有技术人员外出务农20人,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回顾一年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
一是农业产业问题。近几年来,高桥是我区的涝灾中心,造成高桥华湖洋农业示范园区比较效益明显衰退,万元田等规模农业产业很难发展。二是土地流转工作进展慢。由于重视程度,宣传工作不到位,对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论储备不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阻力较大,进展不能令人满意。三是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规模小,结构松散没有到了明显改善,仍需要加强领导和得到上面政策的支撑。四是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滞后于工作要求的发展,往往凭经验解决问题,缺乏新理念指导、应用新技术,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革命后不能很好适应形势的发展。五是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六是村庄整治成效难巩固,由于近两年基础条件较差,实现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与实现的矛盾更为突出。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